- 专题 |
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耿宽谋)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的中国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全社会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12日中午,人民网记者针对这一问题,专访了十八大代表、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裘援平。
对十八大报告感触最深的就是“三个增强”
裘援平说,对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感触最深的可以概括为“三个增强”,即,增强了战略自信,增强了战略清醒,增强了战略坚定。战略自信,就是对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信。过去的十年,是国际形势在冷战结束后发生最深刻最剧烈变化的十年,特别是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的打击,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并处于下行状态,但中国经济保持年均10.7%的增长势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十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自己多年探索出来的成功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产生怀疑。“要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不仅要坚持按照这条道路、这样的指导思想、这样的制度下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对外进行宣讲阐释,让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前所未有的探索。”战略清醒,就是要清醒认识我们未来面对的国内外环境,清醒认识我们将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尽管我们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必须看到,未来十年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十分关键的十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必然会引起外部世界的种种不适应,更加需要我们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以更加积极稳妥的方式维护和拓展我们的国家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战略坚定,就是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认清未来的路怎么走,哪些方面需要改革,哪些方面需要创新,哪些方面需要坚持,而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变。例如,十八大报告坚持提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未来几年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等。这些对时代特征、基本国情、国家属性等重大基本判断不能轻易改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我们认为是正确的,特别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同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新情况,不断通过创新发展解决新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所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
中国国际影响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裘援平认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影响力来源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国民经济搞好,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也是中国赖以发挥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如果中国连自己的事情都办不好,对外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是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的。
二、中国国际影响力来源于中国文化。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厚重的历史积淀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和思想资源,我们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至于参与国际事务当中,都应该更多的从中华优秀传统和当代文化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文化是可以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国界,实现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更深入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在对外沟通交流中应该努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亲和力,国际影响力,媒体传播力等等。
三、中国国际影响力来源于道德道义。中华文化崇尚道德,我们在处理对外关系、开展国际合作、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时也要讲道义,我们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提倡国际公平正义,反对不顾一己私利损害别国利益的行为等。我们在国际社会始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发展中国家说话,明确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反对外部侵略干涉等等。“我认为在这些方面,中国一定要占取国际道义的制高点,把我们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在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充分体现出来。”
四、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源泉是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回顾过去十年,我们办成、办妥、办好一系列大事、难事、急事,在大灾大难面前靠的就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虽然西方国家不断在抹黑、扭曲、批评我们的制度,但是他们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中国创造的发展奇迹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实现的。要坚持我们既有的基本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制度的改革完善,通过制度创新发展,在对内和对外工作中发挥出制度的优势。学会以国际上听得懂的方式和语汇,向世界介绍中国,阐释中国道路和模式,也是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形式。
中国走出去过程中要注重互利共赢、包容互鉴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裘援平说,十八大报告强调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更加广泛地在各个领域进一步走向世界。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还包括中国人通过旅游、求学、就业等各种途径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互利共赢”。讲到包容,我们要注重在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提升国民总体素质。我们有机会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都要时时想到自己代表的是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中国人的良好形象,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尊重当地风俗习惯,遵守驻在国的法律等,要把中华民族的美德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来。
裘援平认为,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相当程度上是同人的素质相关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经营过程中,要坚持互利共赢,避免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互利共赢是我们的企业和相关部门在对外发展和拓展国家利益时要信守的一个根本原则。”
裘援平说,讲到互鉴,我们不仅对自己道路和文化充满自信,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其他国家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包括文化、发展经验、思想理论、制度等,一切有利于改进完善我们事业的外部东西,都应该学习汲取,以谦虚态度对待其他国家的文明文化。对其他国家和其他国家人民要充分尊重,平等地与别人交往,虚心向别人学习。要善于求同存异,在保持本国特色的同时,也要积极寻求共同点。在涉及国家利益问题上,我们既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又要妥善处理对外矛盾和分歧。要有爱国主义精神,但一定要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要以更加客观、理性、平和、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对待对外关系。“在中国日益成长为世界大国的新的国际环境中,我们中国人应该具有更加宽广而包容的世界公民的胸怀。”
公共外交的重点是解决国际社会对中国认知问题
裘援平认为,当前中国公共外交的重点应该是解决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认知问题。通过对外文化交流、人文交往、对外宣传,以及各个渠道对外交往,有效促进和引导国际社会正确、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消除“中国威胁论”等等负面论调和对中国的不实报道。公共外交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仅仅是政府渠道,要更多地调动政党、议会、智库、社会团体、企业、以及媒体间的对外交流。通过多渠道对外交往,广交世界各国朋友,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振兴发展的理性认识。
裘援平最后说,中国虽然发展起来了,但仍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决心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主题词就是: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力求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按照客观规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
代表简介:
裘援平:十八大代表,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博士,博导。
分享到:
|
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的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