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全球贸易出现新的特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对经济复苏产生拖累。危机爆发以来,去杠杆进程持续压缩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需之间的有效对接。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发展中国家既有加快发展的意愿,又在国际经贸活动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然而,受市场信息缺失与贸易能力不足所限,国际贸易仍未能成为不少生产者销售商品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买方需求增长且对差异化、多元化的商品更为亲睐。从全球范围来看,供需间缺少有效对接不利于买卖双方的价值实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成为打破这一瓶颈的重要尝试。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来自五大洲的12个主宾国与中国一起设立了国家展馆,8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设立了71个国家展台,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加企业商业展。与之相应的,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买方主体也将到场与参展方开展商业洽谈与业务对接,有望建立起新的更为丰富的供需对接桥梁与网络。与进口博览会同期举办的虹桥经贸论坛,为商业活动营造良好环境,聚焦开放共赢,在降低贸易投资壁垒、推进创新发展、以投资促贸易等领域集聚全球智慧,通过思想交流与碰撞创造新的价值,为探讨全球重大问题提供了平台,对进口博览会的商业活动做出呼应。
近年来,作为制造大国,中国生产的商品畅销全球,获得各国消费者的亲睐。中国企业也通过对外投资,为东道国创造就业、税收和出口,促进产业链的优化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与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需要更为优质和多源的全球生产和服务。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旅游、医疗等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服务贸易进口持续增长,年初以来的货物贸易进口增长也超过出口。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吸引了来自全球出口方的关注和兴趣。
开放的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开放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供应端的重要一环,在消费端的作用也日趋凸显。进口博览会为各方扩大在中国市场中的存在创造了条件,也成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的重要体现。然而,正是由于中国消费市场本身的巨大体量和丰富层次,即便细分市场仍可能有巨大的消费规模。以创新引领贸易投资的发展,中国市场将为各种新的技术和理念创造发展空间,从而为全球提供重要的创新动力。(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