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j9官方登录入口-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 >> 50年难忘瞬间 >> 正文 |
18军的八一农场:把根留住
|
· 2015-07-28 ·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
标签:西藏;50年;八一农场 | 打印
|
白吉在帮丈夫剪指甲。携手走过这么多年的风雨,两位老人的感情始终如一。
“我们1952年刚到时,地里全部都是荒草,连人走的路都没有,所有的路完全是靠双脚踩出来的。我们就是一铁锹一镐头地把荒地变成了良田,用马车拉来肥料 种菜种粮食。住的是草皮房,风一吹房顶就被掀走了,那时候生活很艰苦,但是大家都抱着扎根西藏,建设西藏的信念,从来没有人抱怨过。” 王学贵
18军的八一农场:把根留住
在西藏,恐怕没有人能数得清这里到底有多少个第一和十八军有着密切的联系。半个多世纪前,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英雄儿女,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幸福,就毅然踏上满是艰险的风雪征程。进军西藏,解放西藏,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目标实现,他们中的很多人继续留下来,在机场、公路、通信、工厂、农场、学校、医院、电站各个领域建设新西藏。拉萨市八一农场原十八军退休干部王学贵就是当年这些热血青年中的一位,那时他只有22岁。
让王学贵牵挂了60多年的八一农场,成立于1952年。在他眼里,当年的拉萨西郊就是一片乱石荒滩,荒凉得都没有人愿意在此居住,更没有人相信这里能长出 庄稼来。然而,就是在这片半是沙土半是荆棘的土地上,十八军官兵经过仅仅17天的艰苦奋战,让2300多亩的荒地变成良田。十八军军政委谭冠三将军亲任农 场第一任场长兼党委书记,开荒种地挖水渠,样样事情身先士卒。
说到谭冠三将军,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王学贵眯着眼睛回忆道:“谭冠三将军经常会到农场视察,还和我们一起劳动,总是跟我们说‘同志们辛苦了’,还和农场 的领导一起开会,研究农场的发展规划。他和农场的战士、群众关系都很好,特别关心我们。”王学贵的老伴白吉则只是站在一边远远地看着谭冠三将军,就知道他 的个子不太高,但是人长得很精神,对人和蔼可亲,让她总是能感到一种父亲般的温暖。“谭冠三将军那真是好啊。”刚一开口,白吉就竖起大拇指,“他经常会到 农场鼓励我们这些藏族民工要趁年轻时多学习,也不给我们讲什么大道理,就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对自己有用,我一直都记着他说的这句话。”
忆往昔,谭冠三将军的亲切容颜重新浮现在两位老人的脑海中。在八一农场,从来不缺乏这样的温暖,也正是这些温暖才将开垦建设农场的人们凝聚在一起,而农场的记忆早已溶解在他们的血液中,永生难忘。
农场里的浪漫爱情
王学贵老人的妻子白吉也是当年农场里的一名藏族民工。白吉老人的家乡在四川康定,6岁时跟随父母来到拉萨。回忆起当年与丈夫相识的场景时,只比丈夫小一岁的白吉眉目之间依然能透出些许羞涩之意。
据白吉介绍,她与丈夫是在修建拉萨大桥时结识的,那时候年轻的白吉姑娘才刚刚十九岁,正是如花的年纪。“当时部队午休时,战士们要喝水,就派人轮流到河边 提水。每次轮到他提水时,就要故意走到我身边,说一些俏皮话逗我。我当时很生气,就和他吵架。”泼辣的姑娘并没有意识到说怪话的兵哥哥其实已经喜欢上自己 了,白吉只是纳闷为什么从那以后部队上提水的任务都交给了同一个人。
当时民工的工资每个月只有11块银元,白吉老人回忆说,王学贵觉得她生活艰苦,可怜她就直接给她送银元。这一举动却惹恼了自尊心极强的白吉,她不仅拒绝接受王学贵的怜悯,更愤然将他怒斥一番。
然而,这对一见面就吵架的欢喜冤家却在无休止地吵来吵去中,吵出了难以割舍的感情。白吉老人说当时虽然每次见到王学贵都很生气,但是这个小伙子没有技巧不讲策略的关心还是在一点一滴地打动着她。就这样,在相处了一年以后,两个人自愿向组织提出结婚申请。
从那以后,两个人开始携手并肩为农场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
夫妇俩的三个孩子相继在农场出生,儿子结婚后曾把父母接到内地住过一段时间。然而,两位老人早已与八一农场难舍难分,在内地时总是心心念念地要回农场。拗 不过又放心不下的儿女们只好跟随父母重返农场。如今,一家人全都留在了拉萨,八一农场就是他们的故土,这里有他们生长的根。
艰苦岁月 有欢乐有自豪
回忆起当年初到八一农场时开垦荒地的艰苦岁月,王学贵依然难掩激动的心情,“这一晃就是60多年了,忘不了那时候的情景啊,也离不开这片土地了。”
据王学贵老人介绍,当时八一农场所在地一片荒凉,满是荆棘灌木,他们把树砍掉后都要交还给噶厦政府,供三大寺烧柴用,而十八军战士们只能用地里剩下的一些 杂草当柴禾。军用帐篷不够用,他们就把带土的草皮一块一块垒起来,房顶上铺着铁皮,而铁皮的来源则是被剪开砸平的铁桶和罐头盒。
秋冬季节,拉萨的风很大,恨不能把什么都吹到天上去。而在王学贵的记忆中,当年最恐怖也最滑稽的场景莫过于正睡着觉,一阵狂风刮来,整个房顶都被掀翻了。 铺在房顶上的铁桶和罐头盒要么像大大小小的铠甲一样被吹得在风中翻滚飞驰,要么就七零八落地往下掉。“人得赶紧往外跑啊,不然就被砸到了。”王学贵回忆着 当时的情景,乐得合不拢嘴,跑得慢的战友挨砸的狼狈模样,不仅在当时,就是在6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带来由衷的欢乐。
一下起雨来草皮房里更是热闹非凡,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能够找到的盆盆罐罐全摆在室内的地上用来接雨水,“根本接不过来。”王学贵和战友们都庆幸拉萨 的雨水并没有很充沛,熬过短暂的雨季就不至于这么狼狈了。而那些叮叮咚咚的欢乐记忆,也为当年的艰苦生活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王学贵说他们那时就没对什 么事情发愁过。年轻人的世界里似乎就没有烦恼忧愁可言。
年轻人的世界里更多的还是一种不服输的勇气。“当时根本没有人相信我们能在这块荒地上种出东西来,我们却始终没有放弃过。”说这话时,耄耋老人的眼神中透 出坚毅的光芒。那时候,没有农药、化肥,农场就派专人到拉萨的大街小巷去拉粪,收集上来的粪肥都堆积在现在的藏医院附近,像一座座小山。部队上会派汽车来 运输,自学赶马车的王学贵也被派去赶着马车帮忙运肥。
农场里种的菜就像十八军官兵们共同的孩子一样,接受着他们悉心地呵护。能想到的肥料都往地里浇,牛血也不例外。每当有农场周围的牧民在杀牦牛,王学贵和战友们都会围过去,把牧民们不要的牛血收集起来,“你别觉得吓人,这东西浇在地里,菜长得好着呢。”
就是在这些肥料的滋养下,十八军的战士们在这片别人觉得毫无价值的土地上播撒下的种子,一点一点地长出希望,结出奇迹。“我们当时种的大白菜得抱个满怀, 五六斤重的萝卜就跟个小孩子似的,所有人都不相信西藏能长出这么好的菜来,现在也不容易种出这么好的菜了。”王学贵兴奋地比划着,那感觉就像怀里真的抱了 个大白菜或者大萝卜似的。
当时开垦建设八一农场的除了十八军的战士,还有在西藏本地招来的民工。十几个人分成一个组,每天都有专人统计工作量,计算工分。据说,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藏族女登山运动员潘多,就是当年农场的民工。
|
|
微博关注
产品专区 |
|
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的合作伙伴: |
|
|
|
|
|
|
|
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的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公网安备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