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 |
10年前,这里风沙弥漫,地穷人穷;10年后,一档中国明星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让沙坡头“一夜成名”。“爸爸去哪儿?就去沙坡头!”,这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非常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位于宁夏、内蒙古、甘肃三省(区)交界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据考证,新发现的几段丝路古道遗址就位于沙坡头区迎水镇至甘塘地区,至今车辙犹存。
“那里沙多风大,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我国近代气象科学、地理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曾这样描述沙坡头。沙坡头曾是“沙多愁”,43岁的黑林村村民廉怀忠回忆说,他上小学时,由于风沙很大,把人的脸打得生疼,“很多孩子都是哭着去上学的。”
为保证包兰铁路通行,也为了打造宜居环境,上世纪50年代,科技人员开始进入沙坡头研究防沙治沙,并在沙坡头治沙过程中发明了独特的治沙技术——麦草方格。
把废弃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地上,再用铁锹插进沙中,留麦草的三分之一或一半立在四边,把方格中的沙子拨向麦草根部,麦草就牢固地竖立在沙地上。根据大风扬沙的弧线原理,方格四周的麦草阻挡了沙子对方格内的入侵,该技术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一项创举。然而,出于种种原因,这一治沙技术直到十年前才开始在当地正式普及并大规模运用。
2004年4月28日,为加强沙漠治理,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经国务院批复,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宣布:将吴忠市的中宁县和固原市的海原县,以及沙坡头区划归一处,中卫撤县立市。这一政策让沙坡头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到今天,在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沙漠光伏发电产业园区,能看到每块太阳能光伏板的下方都用麦草方格固定,一排排绵延千米不绝,成为新的沙漠工业风景线。
这些年,沙坡头还陆续采取了降水小于200毫米沙区无灌溉植被建设、干旱和极端干旱区重建和恢复生态、沙地表面生物土壤结皮盖度保持60%的植物固沙与生态重建模式等一系列治沙手段。其中,生物土壤结皮固沙技术,如同在沙上铺了一张“生物地毯”,不但使固沙时间缩短到1至2年,还达到了“沙面稳定、生态环保、一劳永逸”的恢复目的。目前,这些成果广泛运用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风沙危害区的生态重建。每年约有20至30位来自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此学习。
“风沙危害是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及国家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减少沙尘暴的发生事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建设的成败。”中科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国家重点站站长李新荣说。他从事防沙治沙近30年,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巨变。
如今,沙坡头景区作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景观为一体,既有西北的雄奇,又兼江南的秀丽,加上 整洁的城市环境、便利的旅游服务等,成为中卫市旅游的“金色名片”,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沙坡头接待游客就达到 8.7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6.12%,从而带动宁夏中卫市成为一颗闪亮的“丝路明珠”。
分享到:
|
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的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