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 |
2010年2月5日,山东菏泽巨野县返乡农民工参加电子维修技能培训。
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表明论证多年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始正式启动了。这部3万多字的《规划》,将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这种城镇化率可能是中国的一个特色,由于中国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许多人虽然工作、居住在城市,但却无法将自己真正融入这个城市,因此出现了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区别。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本市户籍人口。
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也就是说,在未来6年时间里,中国需要每年提高大约1个百分点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按此计算,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会有1亿左右新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在城镇居住工作的农业转移人口约有2.6亿。
如此大规模的城镇化,所需要的住房、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觑,但同时,所需要的就业岗位、医疗卫生资源等给政府带来的压力也很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实行城镇化没有先例可循,欢迎国际上更多的企业机构参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新”在哪里
徐宪平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质量不高、粗放扩张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走出一条新路。因此,中央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规划。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六大方面,首先,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3年中国城镇人口有7.3亿,其中包含2亿多农民工及其家属。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是他们未能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所以《规划》提出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使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能够享受相应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所以《规划》首次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指标,这是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大的进步。
其次,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要深入推动四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也是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工业化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为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城镇化是一个载体和平台。新四化相辅相成,融合互动,从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徐宪平说,新型城镇化的第三个“新”体现在强调优化布局上,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目前中国东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但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和国际竞争压力在加大,需要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因此,《规划》提出,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要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如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引领国土空间的均衡发展,培育区域新的增长极。
另外,从城市的布局来看,现在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经达到了142个,1978年时只有29个。其中,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个,目前世界上也只有25个。500万至1000万人口的城市有10个。这些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与综合承载能力的矛盾在不断加剧,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控。于是《规划》提出,要通过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的连接,加强产业和公共资源布局引导,适当疏散转移特大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聚经济、人口的能力。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要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第四,强调生态文明,《规划》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资源,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第五,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规划》要求各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征、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第六,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人、地、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通过改革来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潜力,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活力和动力。
“这六个方面既是规划的创新之处,也是未来实施的重点。”徐宪平说。
钱从哪来
资金保障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条件。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所需资金主要是通过体制创新等来解决。
刘昆说,“我们要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刘昆表示,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目前财政部已经完善了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在测算各地区标准财政支出时适当考虑外来人口的因素,以解决流动人口带来的迁入迁出地公共服务保障规模不相匹配的问题。财政部下一步还将落实好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城镇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覆盖。
在保障城镇化建设资金方面,财政部将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力度,依法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完善现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探索一般债券与专项债券相结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办法。
此外财政部还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公开透明方式,事先明确收益成本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当然,没必要因此担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刘昆说,财政部会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厘清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提升入城者的素质和能力
在国际上,许多大城市都存在“贫民窟”。“贫民窟”的产生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就与城市化有关,许多人进入城市后,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能力等原因,收入低或者没有固定职业,最后,会在一个房租等生活成本较低的地方自动聚集在一起。这些地方的社会治安、生活环境都很糟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不是也会产生这样的“贫民窟”?这是许多人担心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维护农民工基本劳动权益,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促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报酬有保障。”杨志明说,这是新型城镇化下进城农民工最起码要达到的,此外,还要达到“住宿有改善,生活有文化,子女有教育、发展与目标”等更高层次的生活。
杨志明说,现阶段,主要是通过政府、企业、农民工共同努力,实现两个基本转变,一是使大多数农民工成长为现代产业技术工人,二是使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转为新市民。
《规划》还以专栏形式设立了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并提出了具体的培训目标,主要包括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000万人,到2020年使每个农民工都可以得到一次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基本消除无技能上岗的现象;开展在岗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到2020年前,每年培训1000万人,使大多数在岗农民工都可以由普工发展为新型技工;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创业培训,每年培训100万人,主要是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同时,开展社区公益性培训,面向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并且对退役转业军人组织开展劳动预备制技能储备培训。
“总之,就是要让农民工学到技术,拿到证书,找到工作,增加收入,从根本上逐步解决多年来基层农民工缺少技能形成的就业难问题,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杨志明说。
附一: 中国城镇化发展情况及现状
1978至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
目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中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
附二: 中国城镇化发展目标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城市生活和谐宜人
——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来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分享到:
|
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的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的版权所有。